网站专题频道广东省成人高考花都区栏目,提供与广东省成人高考花都区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8-10
五、教师与学生
【要求】
1.了解教师的作用。
2.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以及正确的师生关系。
3.掌握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教师
1.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复杂性、创造性;②连续性、广延性;③长期性、间接性;④主体性、示范性。
3.教师的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集体协作的精神;④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素养
①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调控能力。
(二)学生
1.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①依据;②表现。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①依据;②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发展阶段
(1)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
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2)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① 婴儿期(又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出生至三岁;②幼儿期(又称学前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三岁至五六岁;③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 小学阶段)——五六岁至十一二岁;④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⑤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十 四五岁至十七八岁。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意义
2.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3.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08-10
六、教学理论与实践
【要求】
1.识记教学、课程、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班级授课制、课的类型和结构等概念。
2.理解和掌握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其改革、教学基本环节等内容。
3.能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原则解释说明有关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的作用与地位
(1)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倩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课程与教材
1.课程的意义
(1)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一门学科或应该从事的一种活动的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的意义
2.课程内容
(1)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2)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
(3)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3.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课程计划
① 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② 课程计划的组成部 分: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③ 制定课程计划的原则: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互相衔接,相对完整;突出重点,注意联系; 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① 学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一般包 括说明、正文两部分。② 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 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③ 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④教科书的编排形式。
4.国外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5.我国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 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② 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③ 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④ 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⑤ 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⑥ 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
(2)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①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②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③ 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一些新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规律
1.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四)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制定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3.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3)直观性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③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4)启发性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5)循序渐进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6)巩固性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7)因材施教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08-10
08-10
八、班主任工作
【要求】
1.识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法。
2.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二)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5)指导本班班委会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6)做好家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7)评定学生操行
(三)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和书面材料分析法等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途径,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1)个别教育同集体教育的关系
(2)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工作
4.家庭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一般分为学期(或阶段)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2)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08-10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
2.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
3.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4.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5.英国教育学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短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7.《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
8.《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9.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礼记。学记)
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们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2.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锻炼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三、简答题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2.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教育学发展种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